【新冠肺炎/不斷更新】上週本土+93、死亡+13!新變異株「大角星」境外移入14例
上週本土+93、死亡+13!台灣累積14例新變異株個案
一、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案例數:93例。 二、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死亡數:13例。 指揮中心指出,上週每日平均新增93例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每日平均新增86例有小幅度增加,此外,上週平均每日新增13例死亡,當中有99%具慢性病史、63%未打滿3劑疫苗、95%為60歲以上。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研判,疫情持續處於低點。 而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在記者會上也針對近期傳出的新變異株Arcturus「大角星」說明,據統計台灣目前已累積14例Arcturus「大角星」個案,皆為境外移入病例,來源國主要是日本、泰國,全球的主流病毒株依然是XBB株,雖然Arcturus「大角星」的占比有增加,但疫苗仍有保護效果,重症及住院率並無上升,仍是待觀察變異株。 同場加映: (04月13日 14:00更新)上週本土+86、死亡+17!下週一口罩令將鬆綁
一、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案例數:86例。 二、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死亡數:17例。 指揮中心的資訊指出,上週新增檢出3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24例本土個案分別為15例BA.2.75、4例BA.5、2例BF.7、2例XBB、1例BQ.1,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其次為XBB及BQ.1,須持續密切觀察。 而下週一起口罩鬆綁將正式上路,除了醫療照護機構及救護車依然強制佩戴口罩外,其他場所則由民眾自行決定。但指揮中心也提醒,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仍建議佩戴口罩。
口罩擬再鬆綁!4月17日起僅2狀況需配戴
一、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案例數:85例。 二、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死亡數:15例。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穩定,不少民眾也開始對全面脫口罩期待萬分。指揮中心今日宣布,若疫情穩定,4月17日起,公共運輸免強制戴口罩,除了「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需維持強制全程戴口罩外,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或不戴。 醫療照護機構包括:醫院診所、醫事機構(如藥局、物理治療所、醫事檢驗所)、老人福利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榮民之家、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 儘管口罩戴不戴已可自主決定,然而有4情況指揮中心仍建議要戴口罩,包括:- 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 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
- 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
- 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娃娃車、校園接駁車)。
上週本土+672、死亡+175!
新一輪快篩實名制
4/1開跑
一、 上週新增案例數:總計675例。- 本土案例數:672例。
- 境外移入數:3例。



(03月23日 14:30更新)
今本土中重症+97例、死亡+40!2幼童染MIS-C併發心肌炎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97例。- 本土案例數:97例。
- 境外移入數:0例。

MIS-C病例持續新增!2名兒童重症個案染疫出現心肌炎
指揮中心也說明,今日新增2名增加2例兒童重症病例,皆屬於MIS-C病例。其中一名為2歲女童,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他於2月7日曾經確診新冠,3月1日開始出現發燒、結膜炎、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3月3日就醫住院。他在治療過程中,曾出現心肌炎併發血壓降低,不過經過醫院救治,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藥物,目前病況已經好轉,於3月16日出院。 另一名病例為1歲男童,同樣沒有接種新冠疫苗,1月24日曾新冠確診,2月27日開始出現皮疹、結膜炎、心肌炎,3月1日就醫時,因為出現心肌炎併發心肌衰竭,當天就收治於加護病房。經過醫護人員藥物照護,病況已經好轉並於3月15日出院。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已累積207例MIS-C個案,仍需持續注意MIS-C的威脅。 指揮中心也宣布,自3月27日起,將取消住宿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照顧機構定期快篩措施,出現症狀時才需進行塊篩。其他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住宿式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及榮譽國民之家,則仍需維持每週1次的快篩頻率,定期篩檢措施持續到今年4月30日為止。 (03月20日 12:00更新)輕症免隔離上路,防疫規範、請假規定調整QA一次看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數持續下降,防疫相關規範也進一步放鬆,指揮中心宣布自3/20起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對於防疫相關的規範、確診是否還能請假、請領給付?以下帶您一起了解。 輕症免通報上路後,確診者需要隔離幾天?還可以視訊診療嗎? 輕症患者自3/20起採取「0天隔離+N天的自主健康管理」,並一律採實體看診,因此將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簡訊,但建議有症狀時就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如有到醫院探病、陪病、就醫、檢查,仍需以醫院公佈的相關防疫措施為主。 3/20起防疫新制有哪些變動?有哪些規定不變?新制變動規定 | 新制不變規定 |
|
|
- 3/19(含)前確診:輕重症皆可請領,確診後5年內申請都來得及。
- 3/20起確診:因重症而須住院治療者,才可以申請勞保傷病給付。
台灣本土首度檢出XBB.1.5變異株
!上週每日本土確診+8804
一、 每日平均新增案例數:8,959例。- 本土案例數:8,804例。
- 境外移入數:155例。

本土首度檢出XBB.1.5變異株重複感染!傳染性更強但嚴重度和Omicron相同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本周有2名XBB.1.5本土個案,分別為中部10多歲青少女及北部50多歲女性,2人都為輕症重複感染,分別在2月下旬與3月初第二次感染確診,定序檢出為XBB.1.5。 羅一鈞說明,XBB.1.5全球佔比為32%,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主流變異株,儘管傳染性較高,但疾病嚴重度、致死率都和其他Omicron病毒株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XBB.1.5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不過,根據美國CDC研究,接種BA.5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3個月內XBB與XBB.1.5輕症保護力可達50%,噹新冠重症、住院、死亡風險,呼籲民眾盡速接種疫苗。
輕症者3/20起不再需要隔離!上週每日本土確診+10439
一、 每日平均新增案例數:10,609例。- 本土案例數:10,439例。
- 境外移入數:170例。

防疫再鬆綁!輕症者免隔離3/20開跑
指揮中心今日表示,由於病例數趨勢持續下降、疫情趨緩,在防疫措施漸鬆綁後,疫情並未太劇烈的反彈;加上近期「疫苗加一」開跑,持續提升群體免疫,為了減輕醫療端、行政端壓力,並減少確診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因此從3月20日起,將放鬆隔離規定,輕症確診者不需通報、隔離,僅中重症患者需要通報。

- 輕症強制隔離
- 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開立
- 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
- 輕症通報、提供確診數位證明
- 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
- 居家照護遠距諮詢

1歲女童染疫出現哮吼!本土+13804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4,103例。- 本土案例數:13,804例。
- 境外移入數:299例。

兒童「哮吼」重症案例再+1!1歲女童染疫後呼吸窘迫救治中
中重症方面,上週也增加773例,與前幾週相比也有所下降,其中有一名兒童重症的個案為1歲女童,本身沒有慢性疾病、未曾施打過任何一劑疫苗,2月25日快篩陽性後,因呼吸、咳嗽有雜音,且伴隨嘔吐症狀,緊急就醫檢查,發現胸凹且氧氣濃度下降,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目前仍持續在加護病房觀察、治療中。 (02月23日 14:30更新)本土+14,083!因應鬆綁促疫苗接種,「疫苗加一」3/6開跑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4,387例。- 本土案例數:14,083例。
- 境外移入數:304例。


社區式、住宿式照顧機構快篩措施放寬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將調整各類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的快篩規定。自2月27日起,取消社區式照顧機構的定期快篩措施,並放寬住宿式照顧機構快篩頻率,改為每週定期快篩1次,有症狀出現時也需進行快篩;未滿2歲的住戶則免快篩,若有症狀採取PCR篩檢。另外,工作人員也取消每週定期快篩,有症狀時才需進行快篩,服務對象、工作人員若確診康復,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此次定期篩檢措施將延長至今年3月31日。「疫苗加一」3/6開跑!呼籲民眾踴躍接種
指揮中心說明,因應疫情措施持續鬆綁,為了確保國民健康,自3月6日至4月30日,推動「112年全民COVID-19疫苗接種運動」,活動主軸為「疫苗加一,解封安心」。此項計畫主要呼籲「未曾接種任何一劑」、「尚未完成基礎劑」及「6歲以上、今年1月1日起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幾類對象盡快接種疫苗,以增進免疫保護力。指揮中心將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由各縣市安排、指定醫療院提供服務,或增設疫苗診次、設置社區接種站等。 指揮中心也指出,由於新冠疫苗的保護力並非永久,需透過加強劑提升免疫力,希望能透過此次計畫,促進尚未完成基礎劑接種、或今年還沒施打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的民眾完成皆種。如果曾經確診,接種疫苗的時間須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若已打過至少2劑,接種時間則須與前1劑疫苗間隔3個月(84天)以上。
今本土+16,145,下週一有望跌破萬例!新冠疫苗未來擬「常態化」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6,484例。- 本土案例數:16,145例。
- 境外移入數:339例。


新冠疫苗擬「常態化」,每年1劑、高風險族群2劑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近日在會議中,初步討論接下來的疫苗施打策略,規劃未來新冠疫苗施打將「常態化」,一般族群每年1劑、高風險族群每年2劑,不論何時接種,只要與前一劑間隔6個月即可接種。如同每年10月、11月施打流感疫苗一樣,將來也會有催打措施。 指揮中心也表示,為了連接疫情解封、回歸正常生活,指揮中心擬於3、4月和地方政府合作「疫苗加一」的動員活動,只要3個月內未接種過疫苗或未確診,都可以在此計畫中接種一劑。活動方向目前正在規畫,預計將以大型接種站、造冊或到宅接種等方式進行,詳細內容最快將於週四記者會中宣布。 (02月21日 14:30更新)疫情再降16%!本土+16911,3年來逾1.7萬人病歿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7,253例。- 本土案例數:16,911例。
- 境外移入數:342例。

本土疫情BQ.1翻倍竄升居次
昨日指揮中心公布,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也增加69例,分別為38例本土個案(25例BA.2.75、12例BQ.1、1例BA.5)及31例境外移入(19例BA.2.75、6例XBB、5例BA.5、1例BF.7)。雖然本土主流株仍是BA.2.75,占比66%,已經連續4週居首,但老二由BQ.1竄升,占率翻倍成長達到32%,原本流行的BA.5則只剩下3%,步入尾聲。 羅一鈞分析,目前在台灣佔比前兩名的病毒株,皆是全球已知、流行一段時間的種類,各國資料也顯示重症與死亡的風險並未增加,即便具有免疫逃脫性,但後續對疫情的影響可說是相當有限。
室內口罩解禁!本土+11808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2,060例。- 本土案例數:11,808例。
- 境外移入數:252例。


30多歲男性接種4劑疫苗仍感染併「雙側肺炎」,另兒童重症個案+1
今日新增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43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其中最年輕的個案為一名30多歲男性,曾接種過4劑疫苗、本身具有免疫系統慢性病,1月中旬出現呼吸喘、咳嗽等症狀,1月23日至急診快篩陽性確診,並檢查出雙側肺炎、呼吸窘迫等狀況,立即收治加護病房,在經過半個月積極救治後,仍不幸因病況惡化而於2月17日過世。死因研判為免疫系統疾病、新冠肺炎與免疫相關的黴菌血症。 接著,兒童重症也新增1例哮吼個案,曾有蠶豆症病史、並未皆種過疫苗,2月11日因發燒、咳嗽,居家快篩呈現陽性,不料兩天後就因呼吸困難、咳嗽有雜音緊急前往急診,檢查後發現有胸凹、氧氣濃度下降、哮吼合併呼吸窘迫。經加護病房照顧治療後,順利於18日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已轉至一般病房觀察。
今起全民室內可脫口罩!2場所未解禁,口罩規定一次看
隨著新冠疫情發展,室內口罩禁令終於在維持了812天後走入歷史。指揮中心宣布,在疫情穩定前提之下,今日開始實施「室內免戴口罩」新規定,只剩「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的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其餘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相關規定採三強度管制:- 指定場所(醫療照護/公共運輸):規定仍應戴口罩
- 特殊情境(有症狀/年長或免疫低下/人潮聚集等):建議要戴口罩
- 其餘場所: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如下
- 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 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
- 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
- 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

40多歲男打滿三劑仍染疫亡!本土+15747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5,877例。- 本土案例數:15,747例。
- 境外移入數:130例。


今本土+14,795、死亡+55;30多歲男痰多入院10天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5,094例。- 本土案例數:14,795例。
- 境外移入數:299例。

今本土+15,173、死亡+78!40歲男就醫治癌院內染疫!搶救3天後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5,440例。- 本土案例數:15,173例。
- 境外移入數:267例。

今本土+16,477、死亡+61!雙北推長者打疫苗送500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6,747例。- 本土案例數:16,477例。
- 境外移入數:270例。


各縣市研擬疫苗催打策略,雙北長者打追加劑可獲500禮券!
隨著國內防疫政策逐漸鬆綁,有些染疫卻未篩檢者可能成為「隱形確診者」,因此各縣市紛紛推出疫苗催打政策,例如台北市推出設籍北市50歲以上者,凡於2月20日至3月20日在北市接種任一追加劑,即可獲得500元商品禮券;新北市則推出凡設籍新北市的65歲以上長者,或是5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者,只要到新北市29區的衛生所接種新冠疫苗,不限廠牌、劑次,即可領取價值500元的超商禮劵。 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目前指揮中心正積極拜訪各縣市政府,討論未來防疫措施、疫苗催打策略等。其他縣市將來是否推出類似的催打政策,會依據各縣市評估當地狀況而定。 (02月15日 14:30更新)本土確診較上週三少18.4%!1個月大男嬰染疫當天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9,861例。- 本土案例數:19,505例。
- 境外移入數:356例。

1個月大男嬰染疫「肺泡膨脹不全」亡!本土新增65例死亡個案
根據指揮中心的說法,今日新增的6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中,一共有35例男性與30例女性,年齡則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63例具慢性病史、41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 當中最年輕的個案為1個月大男嬰,由於不到新冠疫苗接種的年齡,故未曾接種過任何疫苗、本身無慢性病史,10月30日在家中被發現沒有反應,雖緊急送醫,但當下已失去生命徵象,並經PCR陽性確診,後續雖積極搶救,但仍不幸過世。死因研判為肺泡膨脹不全及新冠肺炎。
本土+20,116!40多歲男癌復發院內感染亡,指揮中心人事大搬風!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0,511例。- 本土案例數:20,116例。
- 境外移入數:395例。

指揮中心人事大搬風!薛瑞元鬆口降級改類下一步
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臨時召開記者會表示,疾管署長周志浩接任衛福部次長,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接任疾管署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接替莊人祥出任指揮中心發言人。 至於民眾相當關注的指揮中心降級、改類相關問題,薛瑞元則表示,這是有可能的,目前都仍在規劃中,會循序漸進,配合國際疫情發展、本土疫情的起伏,在適當時間做宣布。 (02月13日 14:30更新)本土+12,397!10月大男嬰發病5日後器官衰竭病歿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2,657例。- 本土案例數:12,397例。
- 境外移入數:260例。

另外,重症部分新增1例MIS-C個案,為1名4個月大男嬰,他於2月初發病,2月5日進入急診檢查,確診MIS-C,所幸經過2天住院,已經順利於2月7日出院。

防疫措施擬持續鬆綁!指揮中心說明當前3大重點工作
繼上週宣布口罩第二階段鬆綁後,指揮官王必勝今日說明,指揮中心目前的重點工作包括:- 加強次世代疫苗接種:持續加強次世代疫苗接種,並至各縣市參訪,聽取地方意見,規劃今年度的疫苗皆種計畫。
- 調整輕症確診者隔離方式:考慮將輕症確診者的隔離規定,由5+N調整為0+N,會請專家開會評估,於在適當時機推行。
- 修正確診者通報定義:未來將只通報重症,不通報輕症病例,此部分也會持續加緊進行。

本土+16902!20多歲男無慢性病史頭痛昏迷確診不治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7,199例。- 本土案例數:16,902例。
- 境外移入數:297例。

本土+18,000,疫情連8降!40歲男子高燒、抽搐送醫確診,搶救18天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8,300例。- 本土案例數:18,000例。
- 境外移入數:300例。


各國擬口罩解禁!日本3/13起不用戴口罩、香港將積極考慮
各國防疫政策持續放寬,日本政府已決定於3月13日起放寬口罩令規定,不論室內外,是否配戴口罩都改由「個人判斷」;此外,各級學校自4月1日起,基本上也不再要求佩戴口罩。不過,為了防止感染擴大,政府仍建議民眾,如果到訪高齡照護機構,或者搭乘尖峰時段、人潮擁擠的大眾運輸工具,還是佩戴口罩更為安全。 此外,香港目前也已取消大部分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只剩下口罩令未解禁。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目前處於冬季流感高峰期,等這波高峰過後,當局將會積極考慮取消防疫口罩令。 (02月10日 14:30更新)40多歲女快篩確診當日亡!本土+19309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9,629例。- 本土案例數:19,309例。
- 境外移入數:320例。

2死亡個案「呼吸困難、喘」確診不到三天亡!死亡+70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7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64例具慢性病史、49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特殊個案中,一名為40多歲女性,本身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及高血壓病史、長期臥床,未曾接種過任何一劑新冠疫苗,2月4日發燒後, 隔日便因呼吸喘、血壓及氧氣濃度偏低至急診檢查,新冠肺炎確診陽性外,還出現雙側肺炎,雖緊急收治醫院治療,但仍不幸於6日惡化離世。死因研判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泌尿道感染。 另一位特殊死亡個案同樣為40多歲女性,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於機構中臥床,並接種過3劑新冠疫苗,1月31日突發呼吸困難、咳嗽,於機構內快篩陽性確診,不料當日就因病況惡化過世。死因研判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
本土+20572!悶801天,2/20起全民室內可脫口罩!2場所未解禁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0,920例。- 本土案例數:20,572例。
- 境外移入數:348例。

悶801天,2/20起全民室內可脫口罩!2場所未解禁
隨著新冠疫情發展,室內口罩禁令終於在維持了801天後走入歷史。指揮中心宣布,在疫情穩定前提之下,將自2月20日開始實施「室內免戴口罩」新規定,只剩「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的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其餘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相關規定採三強度管制:- 指定場所(醫療照護/公共運輸):規定仍應戴口罩
- 特殊情境(有症狀/年長或免疫低下/人潮聚集等):建議要戴口罩
- 其餘場所: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如下
- 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 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
- 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
- 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

本土+23893!男子連續黑便多日竟是確診,就醫當日過世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4,240例。- 本土案例數:23,893例。
- 境外移入數:347例。


40多歲男確診患肺炎亡!本土+22980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3,394例。- 本土案例數:22,980例。
- 境外移入數:414例。

40歲男糖尿病酮酸中毒+確診,全身無力又嗜睡!就醫當天不治身亡
今日較年輕的特殊死亡個案為一名40多歲男性,本身患有糖尿病史、未曾接種過任何新冠疫苗,2月1日起出現全身無力、疲倦及嗜睡等症狀,3日至診所檢查發現「糖尿病酮酸中毒」,緊急轉至急診就醫,同時檢查發現快篩陽性確診及雙側肺炎,不料當日就因病況惡化而離世。死因研判為新冠肺炎、糖尿病酮酸中毒併急性腎衰竭。 (02月06日 14:30更新)本土+16391、死亡+63,首例XBB.1.5叩關台灣!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6,640例。- 本土案例數:16,391例。
- 境外移入數:249例。

首例XBB.1.5叩關台灣!新增5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5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個案(15例BA.2.75、4例BA.5、2例BA.2、2例BQ.1)及28例境外移入(13例BA.5、5例BA.2.75、5例BF.7、2例BA.2、2例BQ.1、1例XBB)。 值得注意的是,今有公佈首例XBB.1.5叩關台灣。該病患是加拿大20多歲男性,在機場時有出現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後續經唾液篩檢陽性,定序為台灣首例境外移入XBB.1.5變異株。該病毒株也曾在美國東部快速傳播,成為主流病毒株之一,不過雖然傳播力增強,但尚未與重症等指標有強烈關聯性,因此民眾不需過度擔憂。。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為1,564例、BA.2為1,034例、BA.2.75為167例、BF.7為156例、BA.4為104例、BQ.1為52例、XBB為33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BA.5為1,614例、BA.2為2,540例、BA.2.75為107例、BQ.1為29例、BF.7為12例、XBB為5例、BA.4為5例。 (02月05日 14:30更新)30多歲女染疫4天亡!本土+22594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2,991例。- 本土案例數:22,594例。
- 境外移入數:397例。


日本新冠死亡患者暴增!「免疫力低」成防疫最大難關
疫情爆發以來,日本過去一直是新冠死亡數低的國家之一,但卻在2022年底起,日本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患者出現增加的趨勢,1月20日更超過英國、美國和韓國,創下歷史新高。對此,病毒學專家押谷仁認為,由於各種變異株出現,再加上免疫力低的高齡者比例高,就算能夠確實接受治療,也難以預防死亡個案增加的狀況。 而日本醫生德田安春也指出,日本人透過感染新冠病毒獲得的自然免疫一直很少,再加上自然免疫比透過疫苗獲得的免疫力更強,種種原因導致新冠死亡人數上升,押谷專家更預測,未來的幾個月內,死亡人數恐會持續上升。 (02月04日 14:30更新)今本土確診+23,349、死亡+79!30多歲女確診病發肺炎11天過世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3,746例。- 本土案例數:23,349例。
- 境外移入數:397例。


死亡人數升高、昨單日死亡破百!指揮中心曝原因
春節過後疫情回溫,近幾日死亡個案數量多,昨日單日死亡病例更高達105例,創下去年7月15日以來新高。指揮中心說明,死亡數字升高是受春節回補效應影響,預估昨日是這波疫情的死亡最高點,過後死亡數字就會下降。 對此,中國附醫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分析,死亡個案增加是因為病例數變多,由於過年返鄉潮影響,近期確診數字增加,才連帶影響死亡個案數,需持續觀察到下週三,才能得知接下來走勢。 (02月03日 14:30更新)口罩鬆綁令延後?本土+25104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5,477例。- 本土案例數:25,104例。
- 境外移入數:373例。

口罩鬆綁再延後?專家推測:這時間點開放最適合
原本預計這週宣布放寬口罩措施,但昨(2日)記者會時,指揮官王必勝認為這幾天加護病房佔床率滿,再加上春節連假過後,確診數有反彈的現象,口罩問題仍須各部會討論、溝通和安排。 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建議,指揮中心除了考量到長照、醫院、大眾運輸外必須配戴口罩外,像是小學、國中這些群聚性較高的地點,需不需要強制佩戴口罩?也是口罩解禁中相當重要的問題。而洪子仁更推估,只要這一次疫情慢慢下來、大概在二月中旬過後,每天確診人數能穩定降到兩萬例以下,就是相當適合鬆綁口罩的時機。 (2月2日 14:30更新)本土確診個案增26793,死亡+74創77天新高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7,085例。- 本土案例數:26,793例。
- 境外移入數:292例。

李秉穎估新冠將「感冒化」,除2類人外可不須每年接種疫苗
新冠疫情對大眾來說逐漸稀鬆平常,面對與新冠共存的趨勢,指揮中心也公布是內將解除口罩禁令。而不少民眾認為,新冠在往後會「流感化」,需每年施打疫苗維持保護力。 不過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日受媒體訪問指出,他認為新冠病毒將會「感冒化」,除了孩童、年長者需要預防重症外,ㄧ般民眾不須每年施打疫苗。 這是因為新冠病毒雖然會不斷突變,但它如一般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症狀多為輕症,不會增加重症的緣故。儘管台灣現階段仍為疫情觀察期,仍須留意重症與死亡,若只是ㄧ般感冒症狀,就不需太過擔心。 (2月1日 14:30更新)本土+31,501,40歲女在家喘不過氣昏迷死亡!2/7起入境有症狀才須快篩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31,801例。- 本土案例數:31,501例。
- 境外移入數:300例。


2月7日起,0+7自主防疫快篩調整為「出現症狀再快篩」
指揮中心今日也指出,目前國際疫情趨緩,未發現具威脅的新型變異株。因此配合防疫措施逐漸開放,自2月7日起,從國外入境時,或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當天,不再需要快篩檢驗,外出也不須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一旦出現染疫症狀,才須使用家用快篩試劑篩檢。政府提供入境者、確診者密切接觸者的快篩試劑,也從2月7日起由4劑調整為1劑。
進入BA.2.75時代,2週後確診高逢最高可達6萬
春節連假過後,本土疫情連續二天飆升,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已經由BA.5變成BA.2.75。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這波年後爆發的疫情以BA.2.75為主,延續BA.5「快起快降」的特性,估計2週後將到達高峰,屆時單日確診數估計最高可達6萬,重症死亡率則維持在千分之一。 黃立民醫師也提醒,疫情從來沒有消失,依國際趨勢分析,台灣未來還會同時流行多種主流變異株,讓本土疫情持續高高低低,呼籲大家仍須戴好口罩、打疫苗保護自己。 (1月31日 15:30更新)邊境防疫措施先行解禁!本土+32023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32,287例。- 本土案例數:32,023例。
- 境外移入數:264例。

中國來台採檢措施放寬!7日起免備檢驗報告也能登台
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臨時記者會時指出,由於自中國入境的新冠肺炎確診者PCR陽性率由每日25%下降至2%之低,且並未監測到新的變異株出現,宣布將於2月7日取消自中國來台旅客採檢措施專案,包括在機場與港口進行唾液PCR的採檢,以及自中國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台灣的旅客,不需要再持有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的檢驗報告,但仍不開放中國旅客入境台灣。
要不要開放室內脫罩?專家籲:少這1規劃,解禁口罩恐讓疫情再起
隨著新冠疫情的重症率持續降低,各國都開始準備放寬對疫情管控,而指揮官王必勝也表示,除了今天公布的鬆綁邊境政策,本週還會陸續公布口罩鬆綁的相關配套、確診者通報定義、新冠肺炎傳染病等級降級等五大措施。 但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卻認為,目前可能有新的變異株混入國內,才導致傳染數反增不減,若這時候開放室內脫罩,會導致傳播力更強的新病毒株趁虛而入,除非可以因應新變異株、規劃每6個月就要施打一次疫苗的政策,才能確保民眾取得最好的保護力。 (1月30日 15:30更新)開工首日確診增幅破百!今本土確診增22138、死亡+30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2,291例。- 本土案例數:22,138例。
- 境外移入數:153例。

BA.2.75首次過半超越BA.5!Omicron亞變種「雙頭犬」恐侵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21例BA.2.75、14例BA.5、5例BQ.1)及85例境外移入(46例BA.5、28例BF.7、8例BA.2.75、3例BQ.1)。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本土確定病例:BA.5為1,610例、BA.2為2,538例、BA.2.75為92例、BQ.1為27例、BF.7為12例、XBB為5例、BA.4為5例。 另一方面,澳洲學者命名為Orthrus的「雙頭犬」CH1.1也值得關注,羅一鈞於記者會說明,該變異株屬於BA.2.75的一種。不過目前台灣驗到的BA.2.75絕大部分不屬於CH.1.1,且國內目前偵測到11例CH.1.1皆為輕症,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從去年11月20日就檢測出此變異株。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以獲得保護力。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篩檢措施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宣布,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定期COVID-19公費快篩措施延長至今(2023)年2月28日止。 篩檢頻率維持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有症狀時亦應進行快篩,未滿2歲有症狀則採PCR,篩出陽性個案,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視訊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 工作人員每週定期快篩至少1次,若出現症狀時則須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應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試劑;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 (1月29日 15:30更新)收假日確診數比上週多4成!30多歲肝硬化男確診隔天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7,350例。- 本土案例數:27,105例。
- 境外移入數:245例。

收假開工注意3大病毒齊發!
每日確診數字在年前曾再降到約2萬以下,然而初五開始再次接連高過2萬4,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受媒體訪問表示,本土病例增加的趨勢,可能與年節時僅有部分院所開診,因此確診案例無法及時通報有關。不過洪子仁也預測,台灣的Omicron疫情已進入第三波,接下來即使確診數字上升,也不至於高過先前高峰;而接下來若防疫措施再有所鬆綁,民眾也仍應做好個人防護與健康管理。 媒體也採訪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穆淑琪、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等專家指出,根據年節期間開診院所觀察,因肺炎、流感就診的患者約增2成,此外感冒、腸胃炎、過敏患者也不少,而呼吸道症狀與諾羅病毒引起腸胃症狀的患者約各佔一半,預估年後診所陸續開診,因各類症狀就診的患者及新冠確診數字都可能再有上升。 (1月28日 15:30更新)確診數比上週六增3成!40多歲男併發肝肺膿瘍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7,444例。- 本土案例數:27,159例。
- 境外移入數:285例。
新冠傳染病降級?莊人祥:將從病例定義調整開始
日前日本政府宣佈,若新冠病毒沒有再出現危險變種,預計將於5月將新冠肺炎從與SARS同等的第2類傳染病,調降至季節性流感同級的第5類,確診者與接觸者在家隔離、店家提前打烊、民眾避免外出等防疫措施都將鬆綁。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於27日表示,我國尚未確定調降新冠肺炎傳染病分類等級的時間點,但春節後會從病例定義開始調整,預計將只通報重症病例;過年後也將持續討論輕症病例的相關配套,包括確診者目前需隔離「5+N」以及給付項目等,預計也將一併調整。 (1月27日 14:30更新)初六本土確診數再上2萬!2名20多歲女染疫昏迷離世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4,350例。- 本土案例數:24,109例。
- 境外移入數:241例。

確診症狀出現變化! 喉嚨痛和咳嗽、流鼻水等問題減少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去年底和今年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雖然發燒的狀況差不多,但相較於去年確診的病患,今年有喉嚨痛的確診者變得很少,就連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也降低,推斷是有其他特性不同的病毒株從國外進來所致,預計年假結束後,感染人數又會再增加。 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的姜冠宇醫師也提到,不久後可能會輪到BQ.1成為主流病毒株,但因為每波疫情造成的影響是愈來愈少,基本上不會比前一波還要嚴重。另外,許多人擔心的XBB和XBB1.5的傳播率在美國CDC的研究下發現有所增加,想預防仍要持續接種次世代疫苗,提高群體保護力。 (1月26日 14:30更新)40多歲男確診併呼吸衰竭、敗血症!本土+19,144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9,144例。- 本土案例數:18,934例。
- 境外移入數:210例。

新冠疫情隨「報復性旅遊」擴大!重症醫:這1工具仍是防疫的關鍵
今年春節期間,許多民眾把握國門解禁的機會,飛去國外度過假期,但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發文提醒,在我們報復性旅遊的同時,新冠病毒也持續報復擴大中、且沒有停止跡象,而各國採取的防疫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抗疫方針雖然都有放寬,但並不代表新冠病毒「變乖」,仍有很大的機率會在人來人往時感染到新冠肺炎。 對此,黃軒醫師建議,無論你旅遊的目的地流行情況如何,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接觸過新冠病毒的人、有高危風險患重症新冠的人、處於擁擠或封閉不良空間的人,都一樣需要配戴口罩,因為口罩仍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最關鍵工具。 (1月25日 14:30更新)今本土+16,329、死亡+22!4歲男童確診隔日腦炎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6,518例。- 本土案例數:16,329例。
- 境外移入數:189例。


小三通入境陽性率持續掛蛋!後續是否擴大開放將由陸委會研議
為了因應中國防疫大解封,台灣自1月1日起針對中國入境旅客全面執行唾液PCR篩檢至1月31日,從開始執行到現在,陽性率持續下降,符合中國疫情減緩的趨勢。政府也於1月7日開始「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相當於過去的「小三通」。 指揮中心昨日公布,1月22日由金馬入境的旅客中無陽性病例,為此專案開放以來首次零確診;今日公布23日入境旅客檢驗結果,入境旅客中仍舊無人確診。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專案只施行至2月6日,隨著金馬來台旅客零確診,後續是否擴大小三通開放對象,將由陸委會召集相關單位做細部討論。
今本土+14,673、死亡+24!羅一鈞:初四、下週一為2觀察重點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4,859例。- 本土案例數:14,673例。
- 境外移入數:186例。


初四、下週一為疫情觀察兩重點!羅一鈞曝口罩令放寬規劃
近日確診病例數逐漸降低,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由於年假期間民眾不喜歡就醫、篩檢減少,因此本就預估初一、初二確診病例數偏低。加上過年期間基層診所多休診,今天醫療院所陸續恢復正常看診,初四後確診人數可能出現回補情形,這幾天需觀察確診數變化。另外,春節期間有許多民眾趁連假出國玩,可能會帶回其他國家的變異病毒株,因此下週一開工後,將是另一個疫情觀察重點。 針對年後放寬口罩禁令,羅一鈞副組長說明,目前規定室內一律須戴口罩,往後則會調整為大多數室內場所不用戴口罩,僅正面表列需要戴口罩的場所、時機、活動等。他舉例,新加坡、南韓等鄰近國家即放寬大部分場所限制,但是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大眾運輸工具等高風險場所,仍會要求民眾配戴口罩。 (1月23日 14:30更新)今確診數大減31.9%!本土+10,501,確診個案中新增24例死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0,669例。- 本土案例數:10,501例。
- 境外移入數:168例。

本土BA.5個案再增!佔上周基因定序54.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1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22例本土個案(12例BA.5、7例BA.2.75、3例BQ.1)及94例境外移入(47例BA.5、32例BF.7、10例BA.2.75、4例BQ.1、1例BA.2)。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為1,505例、BA.2為1,032例、BA.2.75為154例、BF.7為123例、BA.4為104例、BQ.1為47例、XBB為32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BA.5為1,596例、BA.2為2,538例、BA.2.75為71例、BQ.1為22例、BF.7為12例、XBB為5例、BA.4為5例。 指揮中心指出,新增12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22例約54.5%,為6名男性、6名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分布為北部6例、中部2例、南部3例、東部1例。 (1月22日 14:30更新)今本土+18,871,確診個案中新增27例死亡,40多歲男充血性心臟病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9,187例。- 本土案例數:18,871例。
- 境外移入數:316例。

中國已80%人口染疫!但疫情反彈、第二波疫情可能性小
隨著中國針對新冠病毒的防疫措施放鬆,中國的新冠疫情變化也引起民眾與各國密切關注。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大陸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微博發表長文指出,儘管中國春節約有近50億人口流動,但因為這一波疫情已有80%的民眾染疫,儘管局部地區感染人數上升、一定程度上促進疫情擴散,但短期內出現較大規模疫情反彈,或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中國這一波的新冠疫情以BA.5.2毒株佔絕對優勢,未來會如何變化,仍待後續觀察。 (1月21日 14:30更新)今本土+20,773,確診個案中新增33例死亡,40多歲男染疫腦中風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1,078例。- 本土案例數:20,773例。
- 境外移入數:305例。

40多歲男性染疫腦中風併腦水腫病逝,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
今日新增1例特殊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未接種新冠疫苗,12/26快篩陽性通報確診,12/29因發燒、呼吸喘至急診,檢查有肺炎,當日住院使用瑞德西韋及類固醇等藥物治療,1/4因呼吸窘迫轉入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住院期間併發急性腦中風,雖緊急接受動脈內血栓移除術仍不幸病況惡化於1/16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併腦水腫」。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0,773例本土病例,為9,583例男性、11,182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405例),高雄市(2,442例),桃園市(2,416例),臺中市(2,391例),臺北市(2,207例),臺南市(1,709例),彰化縣(926例),新竹縣(570例),苗栗縣(550例),新竹市(419例),屏東縣(419例),雲林縣(404例),基隆市(365例),宜蘭縣(337例),南投縣(286例),嘉義縣(236例),花蓮縣(209例),嘉義市(186例),金門縣(120例),臺東縣(112例),澎湖縣(55例),連江縣(9例)。春節十大「急診」傷病包含腸胃炎!落實防疫,也要小心防範腸胃不適
今天是除夕,春節團聚除了注意疫情變化、落實防疫,也別忘了防範腸胃不適,因為往年春節期間因「急性腹瀉」就診人數都會比平常多!根據衛福部統計,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就包含腸胃炎,原因之一就在於過年期間吃得較多、較油膩,容易造成胃腸發炎。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8日至1月14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將近14萬人次,高於前兩年同期;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近4週就接獲了64起腹瀉群聚通報,較去年同期高,當中有28起檢出諾羅病毒(佔44%)! 腸胃炎症狀哪些要警覺?疾管署指出,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依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較嚴重。 過年團聚可別讓腸胃炎壞了興致,疾管署提醒,除了落實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並以熟食為主,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並儘速就醫或在家休息,以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1月20日 14:30更新)今本土+17,869,確診個案中新增61例死亡,一名30多歲男發病7天病況急速惡化逝世!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8,218例。- 本土案例數:17,869例。
- 境外移入數:349例。

今本土+18,024、死亡+48,40多歲女發病10日內去世!指揮中心將啟動「春節專案」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8,414例。- 本土案例數:18,024例。
- 境外移入數:390例。


過年期間指揮中心啟動「春節專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日表示,因應春節假期,指揮中心啟動「醫院春節期間開設COVID-19視訊門診及諮詢專案」(以下稱春節專案),全國急救責任醫院將於1月20日至1月29日間,開設COVID-19視訊門診且提供就醫諮詢,確保確診民眾在連假期間能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且能及時取得口服藥物。 民眾可於疾管署網站上的「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查詢各地方政府春節專案醫院,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名單。目前已有至少192家醫院公布春節視訊開診資訊及24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電話,相關資訊由各縣市衛生局持續更新中。各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內容如下:- 每日開設上午、下午COVID-19視訊門診(含夜診),提供有COVID-19及類流感相關症狀、快篩陽性結果評估或確診民眾等醫療服務。
- 每日提供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及調劑服務。
- 設置24小時COVID-19疑似或確診民眾就醫諮詢專線,及協助收治院際間重症轉診服務。
今本土+20,768、死亡+26!專家推估XBB.1.5變異株3月在台可能達流行高峰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1,031例。- 本土案例數:20,768例。
- 境外移入數:263例。


春節後疫情恐反彈!台大醫:免疫低下族群需注意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過年期間由於返鄉、旅遊的人潮眾多,指揮中心研判,春節後將出現一波疫情反彈。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盛望徽提醒,一般人接種新冠疫苗3個月後,體內抗體會逐漸下降,而免疫低下的病友抗體下降速度更快,染疫後的重症率、死亡率也偏高,因此務必接種完整疫苗,需慎防這波威脅。 觀察每日死亡案例,會發現多數案例都患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免疫力低下族群的佔比高,針對這些族群,疾管署的新冠肺炎治療指引建議,40公斤以上、年滿12歲的免疫低下族群可在醫師評估下,注射長效型單株抗體,藉此提高免疫力,有效預防感染或當作治療手段。XBB.1.5等變異株,3月在台可能達流行高峰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說明,目前台灣整體疫情在1月中旬達到高峰後便逐漸下降,因為過去受到BA.2及BA.5自然感染,形成了免疫保護力。因此春節連假期間可以安心過年,如果控制好疫情,年後可準備降級,鬆綁口罩等措施。 不過,他提醒BQ.1和XBB.1.5等變異株可能隨著人們進出國門及春節群聚,其中XBB.1.5變異株具高速傳播力及高免疫逃脫力,可能又會造成一波流行,流行高峰點可能落在3月初,之後才會逐漸下降。 (1月17日 14:30更新)本土疫情趨緩!今增本土確診個案19658、死亡+30,1醫生顧9農村!中國疫情不樂觀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9,970例。- 本土案例數:19,658例。
- 境外移入數:312例。

1醫生顧9農村!中國疫情不樂觀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因春節將至,中國因人群移動,增加各地爆發二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不少縣市都呼籲民眾,回鄉時在滿足自身需求下,能將藥品到回農村、資源共享。 然而,中國農村疫情不容樂觀。有報導描述,一個中專畢業的醫生就須負責9村、1400人的公共衛生與醫療需求,而面臨疫情浪潮,工具箱中卻只有幾何感冒藥與30個快篩,顯見農村防疫的醫療量能不足。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則建議,春節期間,盡量不要為孩子安排長途遠行,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不要帶孩子出行。 (1月16日 14:30更新)MIS-C個案增2少年!本土+15409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5,632例。- 本土案例數:15,409例。
- 境外移入數:223例。


MIS-C個案再增兩例!17歲少年出現心肌炎、急性心衰竭搶救中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於防疫記者會上表示,今日新增2例MIS-C的個案,首先是一名14歲少年,本身沒有慢性疾病、曾接種過3劑疫苗,曾於2022年11月10日確診,1月4日開始發生頭暈、頭痛、喉嚨痛等症狀,隔日因為出現胸悶、躺下呼吸不順而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後判定罹患MIS-C,有心肌炎、心包膜炎的跡象,所幸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順利好轉,已於1月13日出院。 另一位個案為17歲少年,沒有慢性疾病、也未曾施打過任何疫苗,12月初有呼吸道症狀、呼吸喘和胸悶,1月1日就醫檢查時,高度懷疑有MIS-C合併心肌炎與急性心衰竭的問題,因此前往加護病房進行治療,目前病況尚未脫離危險,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觀察中。
春節連假期間不休息!指揮中心:仍提供實體門診、視訊診療及藥物調劑服務
為確保新冠確診民眾在連假期間也能獲得醫療照護、及時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鼓勵醫事服務機構於春節期間持續提供有就醫需求的確診個案相關醫療照護服務,於春節期間提供醫事服務機構確診者相關門急診診察費、藥事服務費、居家送藥費用加成給付,有開放的醫療院所,可透過健保署網站及「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查詢春節院所開診情形。 而指揮中心也提醒民眾,確診者或使用家用抗原快篩陽性者,在春節期間還是要以視訊診療為優先,若有實地就醫需求的確診者,也務必於進入醫療院所請全程配戴口罩,並且遵循院所規劃的就醫動線與流程、到院就診前主動告知,以保護自身健康及他人安全。 (1月15日 14:30更新)今本土+20972、死亡+31!接種BNT次世代疫苗恐中風,王必勝:目前未採購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1,270例。- 本土案例數:20,972例。
- 境外移入數:298例。


接種BNT次世代疫苗恐中風?王必勝:目前未採購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近日發布警訊,經過監測發現,65歲以上長者接種BNT雙價次世代疫苗的21天內,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目前還須進一步調查。至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目前並未監測到類似現象。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國內目前並沒有採購BNT雙價疫苗,台灣開放施打的BNT單價疫苗沒有相關問題,且接種對象多為兒童、幼兒;目前正在接種的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監測結果也沒有異常,提醒民眾不用擔心。中國首度公布疫情狀況!過去1個月死亡病例將近6萬
昨日中國官方首度公布此波疫情的死亡病例數,中國國家衛健委對外說明,自2022年12月8日到2023年1月12日期間,總共有5萬9,938例病患在醫療機構因新冠病毒死亡。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首度發布上述表示,死亡病例多數為新冠病毒合併基礎疾病,病人9成為65歲以上,主要合併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晚期腫瘤、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等。 雖然將近6萬的死亡數已遠高於中國官方先前公布的數字,但在微博上,仍有許多網民質疑,認為很多長者來不及就醫就已病逝,並未被列入統計,死亡數字可能被低估。 (1月14日 14:30更新)本土確診個案增20,149、死亡+47!40歲男打3劑呼吸困難送急診不治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0,412例。- 本土案例數:20,149例。
- 境外移入數:263例。

北大國發院報告:大陸染疫數達64%、9億人確診
根據《周刊王》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馬京晶報告課題團隊近日發布《新冠疫情感染報告》,顯示中國在將新冠防疫措施降級後,約13天各地疫情就已達頂峰。截至11日,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64%,感染人數累積約9億。 而根據該報告,大多受訪者會出現發燒、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喉嚨痛、味覺嗅覺改變、腹瀉等症狀。76%的染疫者認為,感染新冠比流感更難受。未來中國疫情如何變化,是否會影響他國,也令民眾關注不已。歐洲疾管中心:2個月內XBB.1.5將在歐流行
儘管台灣疫情暫時趨緩,不過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種,新的變異株仍令不少民眾擔心。除了在台灣也有本土病例的BQ.1外,美國正流行的Omicron亞變種XBB.1.5也令人矚目。 根據法新社報導,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指出,根據疫情成長率推估,XBB.1.5將在「一到兩個月後」成為歐盟主流變異株,而該變異株也是目前為止傳染力最強的亞型變異株。 不過台灣民眾也別過於驚慌。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曾於社群發文表示,目前XBB.1.5並無重症率較高的跡象,且回顧新加坡2022年10月的XBB疫情,儘管重複感染多,但先前的自然感染與疫苗的防重症效果應該有留下。 羅一鈞也曾於記者會說明,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XBB等新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重症、住院、死亡風險,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 (1月13日 14:30更新)本土新增確診個案+21,384、死亡+53!染疫加快器官老化?羅副:這2種病毒造成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1,737例。- 本土案例數:21,384例。
- 境外移入數:353例。


染疫加速器官老化?羅一鈞:與這2類病毒有關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上表示,美國一篇研究指出,許多新冠肺炎重者患者、長新冠患者的腎臟、大腦、心臟等器官都出現加速老化的現象;如果反覆確診,還會加速老化速度。研究發現,一般人的腎功能3~4年會下降約3~4%,若感染新冠病毒,這些確診者才隔一年,腎功能就已經下降了3~4%。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這項研究應是針對發炎或腎功能等指標進行追蹤,發現器官衰退狀況,或是功能下降比一般人快。不過要分析老化速度,需要有足夠的追蹤時間,因此研究應該是在Omicron病毒出現之前進行,針對Detla或是Alpha病毒的病例做的。 至於Omicron病毒是否導致老化加速,他則認為還需要等更多科學證據出現才能判斷,因為目前Omicron病毒導致長新冠的比例較少,症狀也較輕微,所以要持續蒐集資料,才能進行後續的分析。 (1月12日 14:30更新)20歲男呼吸喘送急診隔天不治!本土新增確診個案22653、死亡+48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2,937例。- 本土案例數:22,653例。
- 境外移入數:284例。
3個月大男嬰染疫後昏迷離世!本土+25245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5,643例。- 本土案例數:25,245例。
- 境外移入數:398例。


3個月大男嬰家中昏迷不治!兒童死亡案例再+1
根據指揮中心說明,今日出現2例特殊死亡個案,一名為3個月大男嬰,本身無慢性病史、未接種新冠疫苗,去年12月30日家長起床時發現男嬰昏迷,緊急由救護車送至醫院,卻在到院前就失去生命徵象,新冠快篩陰性但PCR陽性確診。法醫相驗研判死因為呼吸衰竭、新冠病毒及溢奶。截至今日,共發生41例兒童死亡案例,包括腦炎14例、家中死亡(含到院前死亡)10例、肺炎9例、敗血症4例、心肌炎1例、哮吼1例及其他(共病引起、新生兒感染等)2例。 另一位特殊死亡個案為30多歲女性,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史,曾接種過4劑疫苗,去年12月23日確診,今年1月2日因為肺炎、末期腎臟病、呼吸衰竭及糖尿病等原因不幸離世。 (1月10日 14:30更新)馬來西亞抽驗29航班廢水驚見新冠病毒!本土+24503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5,063例。- 本土案例數:24,503例。
- 境外移入數:560例。


逾9成航班廢水驗出「新冠病毒」!醫籲:搭機前後做好3件事有效防感染
春節假期將至、各國國門也逐步解禁,許多民眾也打算來趟出國之旅,但近日馬來西亞針對29個航班的廢水進行檢測,結果在28個航班的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的殘體,驗出率高達96.5%,不過由於是病毒殘體的關係,不會直接造成乘客傳染,但民眾在乘機時還是要做好防疫準備,以免被座位周遭的陌生人傳染。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提醒,從現行的制度來看,飛機上的座位安排已經不能維持安全距離了,但航線上的空氣過濾和通氣循環穩定,換氣的效果比辦公室或大樓都來得好。若還是擔心在搭乘飛機時感染新冠肺炎,黃軒醫師也建議3大防疫任務,分別為登機前,疫苗接種完整;登機時,戴好戴滿口罩;下機後,記得要勤洗手。 (1月9日 14:30更新)本土確診增16902,死亡+40!40多歲女曾打3劑呼吸困難急診當晚病逝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7,318例。- 本土案例數:16,902例。
- 境外移入數:416例。
40多歲女曾打3劑呼吸困難急診當晚病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重症方面,指揮中心指出有2特殊個案。一例40多歲男性,有慢性腎病、腎臟移植病史,接種3劑疫苗,曾確診輕症,11/21至急診,檢查有雙側肺炎、呼吸窘迫,收住加護病房7,儘管已經過治療,仍因多重併發症導致病況惡化,12/31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 另一例40多歲女性,有心臟病及風濕免疫疾病史,曾接種3劑疫苗,去年9月曾因為心臟衰竭住院,1/4呼吸困難至醫院就醫,PCR陽性確診新冠,當晚病況惡化、於醫院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
1月10日起免費提供6類民眾領取快篩試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鑑於鄰近國家邊境開放,致提升我國境外移入病例風險,且全球監測資料顯示新型變異株逐漸成為主流,加以冬季有多種呼吸道病毒同時流行,為因應民眾農曆春節假期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之需求,自今(2023)年1月10日起至2月28日,免費提供5劑快篩試劑:- 0-6歲學齡前幼兒
- 65歲以上長者免費
- 全國弱勢民眾(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遊民)
-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
30多歲男確診6天亡!本土+23080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3,411例。- 本土案例數:23,080例。
- 境外移入數:331例。


中國各醫院醫療量能持續緊繃!專家:大範圍感染正在中國發生
昨(7)小三通睽違三年復航,中國與台灣之間的新冠問題也成為許多民眾討論的議題。根據《香港鳳凰網》的報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最近病人大量湧向醫院、導致量能達到飽和,主要是因為之前的社區的治療大多無效,而病人用藥後又不見好轉,又跑到大醫院治療,但治療不夠及時影響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張文宏更坦言自己為此感到著急,是因為多數醫院都沒有使用正確的救治方案,讓「該活的病人都沒活下來」,而各個地方的死亡數也持續攀升上升,更表示:「大面積感染現在正在發生,再過一個星期就來不及了。」 (1月7日 14:30更新)今日本土+24,132!台商返台確診照出「大白肺」插管病危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4,422例。- 本土案例數:24,132例。
- 境外移入數:290例。


返台台商確診照出「大白肺」!目前插管病危
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日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說明一名台商返台後自行驗出確診,卻拖了幾天後才就診拿藥,沒想到X光一照,發現他的肺部已成「大白肺(嚴重肺炎)」,即使給予了抗病毒藥物仍然擋不住惡化速度,目前插管病危。 中國這波本土疫情爆發後,就不斷傳出各地有確診者出現白肺症狀,甚至因此傳出許多謠言,認為新冠病毒原始株又再次出現。不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明,無論什麼病原體,只要引起重症肺炎,都有可能出現白肺症狀。中國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感染,自然會有一定的重症肺炎患者。不過可以確定,Omicron出現肺炎的比例,還是遠低於Delta和原始毒株。小三通春節專案今上路,是否造成衝擊需觀察2點
今天起小三通春節專案開跑,將一路持續至2月6日,第一階段僅限於設籍金門、馬祖的國人返國。針對小三通專案,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表示,小三通開放初期入境對象有限制、人數也不會太多,對本島疫情的影響有限,衝擊不會太大。不過這段期間須觀察兩點:第一,金、馬離島醫療量能有限,開放後是否對醫療量能帶來衝擊;第二、復航後是否引起社區疫情波動。這兩點將成為下一階段是否再擴大開放、調整的參考依據。 洪子仁也說明,目前中國疫情不透明,又正值大流行階段,國內對中國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應以穩健的步伐進行,降低國人擔心。並且需隨時觀察中國入境的國人染疫比例,目前入境染疫比例約在20%左右,需觀察此數值波動,推測、了解中國疫情的變化。
憂春節疫情升溫 台中市宣布設立長者疫苗快打站
由於擔心春節返鄉人潮眾多,會衝擊本土疫情,因此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宣布將推出兩波疫苗快打站,預計將會開設50處,施打疫苗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第一波於1月12日、13日,提供設籍台中市75歲以上長者接種;第二波則在1月16日、17日,開設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快打站,分流提供長輩接種疫苗。 (1月6日 14:30更新)40多歲女染疫九天後昏迷亡!本土+27281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7,676例。- 本土案例數:27,281例。
- 境外移入數:395例。


出國前何時能拿得到疫苗證明?護照核發後「隔日」即可至系統請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適逢春節即將來臨,民眾出國人數遽增,而「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的下載量也達到每日平均2萬件這麼多,但為了避免影響到民眾出遊的行程,指揮中心提醒,由於數位證明與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之間的護照資料自動交換機制並不是及時更新的,所以如果有民眾領取新護照後、資料有所更新,將會在隔日上午10時才會完成交換。 換句話說,民眾在換發或核發新護照後,必須等到隔日中午後才可以取得和新護照號碼一致的數位證明,如果最近有出國需求的民眾,最好提前申辦護照,並於領取新護照後的隔日中午後,再上網申辦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新型變異株易感染,但致死率不高!醫:這1時間點後有望再放寬口罩
隨著新冠疫情再升溫,近期更傳出XBB和BQ.1等變異株席捲全球的消息,也有不少醫師出面提醒大家要注意這兩種變異株的「免疫逃脫性」,不管有沒有確診過新冠肺炎或施打四劑疫苗,都有可能出現感染的狀況。不過,日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目前變異株雖然持續在發展,但致死率一直都有降低,像是BA.5的致死率已經降到0.117%,和流感的致死率其實差不多,因此和新冠病毒共存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過黃高彬也提醒,到3月以前都是流感與新冠流行的高峰,所以即便室外口罩解禁,最好還是維持把口罩戴好的習慣,等到3月中過去,每日新冠案例數降到1萬以下,口罩就有機會再更進一步解封,新冠肺炎也更有可能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調降為第四類,減輕民眾就醫、衛生主管機關的作業負擔。 (1月5日 14:30更新)今本土確診個案增31,078,死亡+45!20歲女只打1劑家中昏迷死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31,514例。- 本土案例數:31,078例。
- 境外移入數:436例。

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防疫措施1月9日起加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自今(2023)年1月9日起至1月31日調整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篩檢頻率調整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次(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至18歲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有症狀時應進行快篩,未滿2歲有症狀則採PCR,篩出陽性個案,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視訊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工作人員每週定期快篩至少1次,若出現症狀時則須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應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 指揮中心說明,考量國際間COVID-19病毒變異株疫情持續,目前國內疫情處於另一波上升階段,且農曆春節將至,基於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因此,今年1月9日起至1月31日調整公費定期篩檢措施,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新冠變異株BQ.1和XBB免疫逃脫強!醫:4劑疫苗、確診都檔不住
雖然各國都已逐漸解封,然而台灣新一波的疫情卻再度蠢蠢欲動,近日確診數、重複感染人數紛紛增長。而最新的新冠變異株BQ.1和XBB的威脅也引起台灣民眾關注。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於社群分析,現在常見的變異病毒株,第一大魔王首推XBB,第二名是BQ.1。他觀察,即便曾打過非次世代疫苗第四劑或曾得過Omicron BA.4 或BA.5,然而對上述兩新變種病毒中和抗體效價都相當低。 因此,既然BQ.1和XBB的流行已勢不可擋,大眾無論如何都有重複感染的可能,高齡者與高風險族群就應把握時間盡速施打次世代疫苗。李建璋也呼籲民眾善用口罩、疫苗、快篩,仍可平安過年。 (1月4日 14:30更新)今本土+33,330,境外+541!確診病例再破3萬,40歲女中國返台後重複染疫身亡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33,871例。- 本土案例數:33,330例。
- 境外移入數:541例。


40歲女中國返台後重複染疫身亡
指揮中心也說明,今日新增1例特殊死亡個案,為一名境外移入個案。一名本國籍40多歲女性,本身有癌症及甲狀腺疾病病史,並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但是尚未接種次世代疫苗。他曾於8/11確診,在12月中下旬前往中國,12/29返台,返台當日因咳嗽、流鼻水,在家由快篩陽性,至急診就醫確診為重複感染,醫師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後採居家照護。然而12/31,家屬發現這名個案在家昏迷,已無生命徵象,經死亡證明開立,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癌症併甲狀腺低下。BQ.1將成下波主流病毒株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上周本土染疫個案基因定序結果,BA.5占比下降,從原本的八成二降至六成二;相反的,BQ.1占比竄升,從3%增加至14%。羅一鈞副組長說明,BQ.1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重複感染機率較高,目前在全球占比節節升高,可能成為下波國內疫情的主流變異株。不過BQ.1的嚴重程度及致死率和其他Omicron變異株差不多,且根據臨床資料,接種BA.5次世代疫苗,仍能有效降低染BQ.1、BF.7、XBB引發的重症。XBB.1.5恐怕是下一個「大魔王」!增長超快平均1人傳2人
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也引起不少專家憂慮,恐怕是下一個「大魔王」。據專家說明,XBB.1.5為目前免疫脫逃能力最強的變異株,美國當前已經有超過40%確診個案是由XBB.1.5所造成,較前一週暴增一倍。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也在臉書指出,XBB.1.5在紐約每週有120%的增長趨勢,相當於平均1名感染者立刻傳染另外2人。相較之下,BQ.1 每週增長率為60%,僅XBB.1.5的一半,所幸目前台灣尚未發現XBB.1.5病毒株的案例。上海估計已七成人口染疫,中國重心轉向防重症
中國各地疫情陸續迎來確診及重症高峰,浙江省昨天指出,近期全省感染病例數每日約增加百萬例。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貞則說明,上海的疫情傳播非常廣,推估當地感染人口可能已達七成。面對疫情現狀,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昨日強調,現在疫情工作的重心已經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 (1月3日 14:30更新)10歲女童染疫成嚴重肺炎!本土+24649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5,009例。- 本土案例數:24649例。
- 境外移入數:360例。


從中國經港澳轉機旅客要PCR!1月6日再起入境檢疫措施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目前中國新冠疫情嚴峻,春運期間城市和農村人口流動性將對疫情產生重大影響,預期春節前、後人流將使疫情再上升,整體疫情可能持續逾3個月。為避免對台灣本土的疫情造成衝擊,除中國直航入境我國航班旅客須配合於機場唾液PCR檢驗外,自1月6日起至1月31日止,旅客若欲從中國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臺灣,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 此外,香港及澳門政府也有針對自中國入境旅客採取相關防疫規範,像是香港政府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澳門政府則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72小時內PCR檢驗報告。XBB.1.5來勢洶洶,已成美國主流病毒株!醫曝1恐怖特性:台灣要小心
新冠肺炎的疫情發展至今,仍有新的變異株在持續產生,其中Omicron的亞型毒株「XBB.1.5」是目前號稱免疫脫逃能力最強的變異株,甚至已經佔美國確診病例中超過40%的比例,成為主流病毒株。最近上海也傳出檢測到XBB.1.5的確診個案,讓許多中國網友崩潰直呼:「根本看不到未來!」 美國公衛專家表示,XBB.1.5的突變位點F486P,更容易和人類受體結合,也導致傳播速度會更快,可能會是引發下一波大規模疫情的主因,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姜冠宇醫師也在臉書撰文表示,從紐約的監測資料來看,目前XBB.1.5每周有120%的增長優勢,相當於平均1個感染者能夠立刻感染另外2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更提到,XBB.1.5有重複感染曾確診Omicron的人,春節將至務必多加小心。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也能夠降低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以獲得保護力。 (1月2日 14:30更新)8歲男童發病4天後身亡!本土+16524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16,602例。- 本土案例數:16,524例。
- 境外移入數:78例。

交大前校長郭南宏辭世!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急性心肌炎、享壽87歲
交通大學前校長郭南宏博士今日傳出因感染新冠肺炎併發急性心肌炎,於1月1日晚間辭世,享壽87歲。前校長辭世的消息一出,陽明交大師生與科技界友人皆表示相當悲傷,而校方也盡速與郭南宏博士的家屬聯繫,預計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家屬舉辦後事。發燒不止又喉嚨痛,PCR卻是陰性?醫示警:別把「肺膿瘍」誤認為新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日前的新聞稿指出,有1名有糖尿病史的50多歲男性,因同住家人確診,自己又連續3天高燒不退、喉嚨痛,進而前往急診求診,但PCR結果卻是陰性,沒想到在詳細檢查後發現是「肺膿瘍」的狀況。 聯醫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冠霆提醒,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酗酒、蛀牙、牙周病、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施打毒品等,都是肺膿瘍的高風險族群,而發燒、咳嗽、胸痛和咳血都是臨床常見的症狀,而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特別要注意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若快篩檢驗陰性後還是持續有症狀,最好趕緊到醫院做詳細檢查,避免錯失治療的時機。英國醫療深受新冠、流感打擊!專家:每週約500人來不及治療死亡
在罷工潮、新冠病毒、冬季流感和甲型鏈球菌夾擊下,英國的醫療系統面臨崩潰的窘境,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1名病人上週由救護車送至醫院就診後,等了超過4天才成功申請到床位,更有首席醫療官在發給員工的電子信件中坦言:「現在的病例數是我們從業多年來沒有見過的。」 皇家緊急醫學學院總裁博伊爾在電台上談到目前英國的醫療狀況,表示每週大約有300至500人因為延後治療而不幸身亡,建議在病情容易肆虐的冬季要擴增醫院的容量,並採取其他應急的醫療措施,才是能從根本解決醫療量能不足的方法。 (1月1日 14:30更新)本土+25,270,死亡+20!元旦中國入境新制上路,專家提醒:疫情高峰恐提早到
一、 新增案例數:總計25,386例。- 本土案例數:25,270例。
- 境外移入數:116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