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健康咬一口
  • 健保診所查詢 科別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每日健康報報 日期
    • 2022-08-13 健康報報
    • 2022-08-12 健康報報
    • 2022-08-11 健康報報
    • 2022-08-10 健康報報
    • 2022-08-09 健康報報
    • 2022-08-08 健康報報
    • 2022-08-07 健康報報

發飆鎮住孩子,就是「很會教」?教養專家警告家長:你被牽著鼻子走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千萱

文章 參考資訊



小孩在外人面前更容易耍賴胡鬧,家長們在大庭廣眾下嚴厲管教,真的有用嗎?韓國媽媽公認最強教養軍師崔旼俊在《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一書中卻提醒,當父母大吼大叫時,其實誤將「教養」當成「教訓」,孩子被父母視為爭鬥輸贏的對象,只能暫時被迫屈服,但卻很難學到真正的社會規則。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會在外面大聲挑釁我

「他只要在我說住手的時候停下來就好。真不知道為何非得要讓我再重複一模一樣的話。」

我每次都會聽到父母這麼訴苦。這當然非常令人生氣。當我們說了「住手」,孩子卻回說「不要」時,心裡感覺就像是有什麼東西炸開似的。但這種你叫他住手,他又再重複做出一次同樣舉動的孩子其實很正常。原本人類就不是你說了一次,對方就聽得進去。因為人類存在著自我意志、自我、迷因(meme),才會與動物如此不同。

3歲孩童打父母一巴掌,並不是悖逆的行為,而是他想要了解自己可以做到哪裡。這是試探底線和探索世界的正常行為。只是我們可以制止孩子的小手,輕輕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可以亂打人。」

教育者必須領悟控制孩子的方法,這非常重要。如果學不會以最低界線的規則來控制孩子,那麼後果可是非常可怕的。在家裡面對彼此的不完美是可以的,但如果要以這個狀態走出戶外與他人相處時,尚未解決的問題狀況就會傾巢而出。這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

「只要出門在外,孩子就會仗勢著其他人的視線,開始耍賴,明明他在家裡就不會這樣。我該怎麼做才好?難道我在外面也要像在家裡一樣對他發火嗎?」

由於這個問題誤將「教養」定義成「教訓」,所以更難解決。教養並不是藉由讓孩子驚恐來制服行動,或是以大發雷霆的方式吵贏他。我們只需要將定義修改成「教導孩子出了家門之後,自由的底線在哪」,就可以輕易解決掉這個問題。

正如大家所想,孩子之所以在外面更常耍賴,是因為他們確切掌握到教育者在他人面前會變得軟弱的連結。而這種時候特別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好勝心。抱著「你以為我會退讓嗎?」的心態,更想在大家面前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以這種方式來制服孩子,給他「不可以」的訊息,大概能贏個一天左右吧。但孩子在這種反覆下來的鬥爭之中,很難不感到厭倦。

延伸閱讀:

教養不是與孩子爭輸贏

這場在外與孩子展開的鬥爭中,教育者雖然會失去很多東西,但孩子卻幾乎沒有損失。即使媽媽靠著吼叫迅速壓住了孩子,但那一瞬間換來的尷尬,也會耗損教養的持久性。再加上,陌生人或許還好,但公婆或其他親戚絕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不管。

「幹嘛沒事這樣兇孩子?讓他這麼做不就好了。」當孩子的援軍一旦出現,他就會想到自己先前受到的委屈,開始放聲大哭。但真正想哭的,應該另有其人吧。

唯有在修正完教養的定義之後,才有辦法斬斷這一切的惡性循環。正因為我們將教養定義成「教訓」及「讓孩子屈服的過程」,才會引發這些問題。

教養並不是非得有一方獲勝才能結束的鬥爭或運動競技,而是「不被尚未成熟的孩子牽著走,並教導他社會規則的過程」。我們不該被孩子耍賴或不成熟的要求牽著鼻子走,而是應該要起身看著孩子的眼睛,反覆地告訴他該遵守的規則。即使孩子想要一決勝負,將教育者拉進一場爛泥巴戰中,我們也要從容地拒絕這項邀請,否則只會引發孩子的好勝心。當教養變成較量的那一剎那,我們真正該教育的事情就會沉入谷底。甚至連自己為何要教訓孩子都想不起來,形成只記得負面情感的惡性循環。

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

當孩子在外面失控時,請這麼告訴他:「這裡是外面,在這裡吵鬧會影響到其他人。有什麼事我們回家再說。」

(本文摘自/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教養家庭教育親子關係親子溝通教育心理學教養問題

親友得憂鬱症,我該怎麼辦?網紅阿滴提醒3件事:優先顧好你自己 采實文化
2 個月前

親友得憂鬱症,我該怎麼辦?網紅阿滴提醒3件事:優先顧好你自己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教養
3 年前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4歲男童患上多動症,只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家庭教育
4 年前

4歲男童患上多動症,只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這樣做養出好草莓!如何幫助不耐挫的孩子?心理師說… 教養
4 年前

這樣做養出好草莓!如何幫助不耐挫的孩子?心理師說…

別想著訓練孩子!專家:「提問力」才能教會兒童「整理想法」 采實文化
2 個月前

別想著訓練孩子!專家:「提問力」才能教會兒童「整理想法」

想擺脫瞎忙?別讓大腦處理垃圾!心理專家揭密資訊過載「3大風險」 采實文化
2 個月前

想擺脫瞎忙?別讓大腦處理垃圾!心理專家揭密資訊過載「3大風險」

孩子放假宅在家爸媽不愁!6個「居家親子遊戲」讓關係更緊密 親子關係
1 個月前

孩子放假宅在家爸媽不愁!6個「居家親子遊戲」讓關係更緊密

親愛的媽媽:妳的一句話,傷害我幾十年 家庭教育
4 年前

親愛的媽媽:妳的一句話,傷害我幾十年

你中了嗎?「高敏感者」7句內心話 怕自己無能、有事非做不可 采實文化
4 年前

你中了嗎?「高敏感者」7句內心話 怕自己無能、有事非做不可

這幾種「為你好」請快逃!心理師教你看穿「誰藏私心」擺脫有毒關係 教養
2 個月前

這幾種「為你好」請快逃!心理師教你看穿「誰藏私心」擺脫有毒關係

「咖啡加點油」抑制食慾?斷食能促進代謝?專家親解2大減脂迷思 采實文化
2 個月前

「咖啡加點油」抑制食慾?斷食能促進代謝?專家親解2大減脂迷思

父母吵架「孩子只能選邊站?」專家剖析:想幫忙卻傷更重... 教養
4 年前

父母吵架「孩子只能選邊站?」專家剖析:想幫忙卻傷更重...


健保診所查詢

健康報報

【新冠肺炎/不斷更新】今日本土新增21056確診個案!30多歲男染疫發病當天「意識不清」亡
【新冠肺炎/不斷更新】今日本土新增21056確診個案!30多歲男染疫發病當天「意識不清」亡
四分鐘「平坦小腹」動作教學!告別小肚腩、下腹凸出,一週立即有感、輕鬆練出馬甲線
四分鐘「平坦小腹」動作教學!告別小肚腩、下腹凸出,一週立即有感、輕鬆練出馬甲線
「即興演出成經典」的韓劇片段!姜其永《禹英禑》超多即興,《社內》金旻奎摘眼鏡超慾
「即興演出成經典」的韓劇片段!姜其永《禹英禑》超多即興,《社內》金旻奎摘眼鏡超慾
失眠多吃3類食物! 醫讚:「天然助眠劑」超好入睡
失眠多吃3類食物! 醫讚:「天然助眠劑」超好入睡
肝基會歡慶成立28年!推動全民腹超 邁向肝病防治「最後一哩路」
肝基會歡慶成立28年!推動全民腹超 邁向肝病防治「最後一哩路」
他吃「益生菌」肝臟化膿...6週才出院 醫勸8種人別吃:恐敗血症
他吃「益生菌」肝臟化膿...6週才出院 醫勸8種人別吃:恐敗血症
健康網》半夜上廁所當心暈厥 專家:年長男性需留意
健康網》半夜上廁所當心暈厥 專家:年長男性需留意
健康網》餐間幫孩子解嘴饞 國健署:掌握2關鍵
健康網》餐間幫孩子解嘴饞 國健署:掌握2關鍵
健康網》選太陽眼鏡顏色非重點 食藥署授3招挑選法則
健康網》選太陽眼鏡顏色非重點 食藥署授3招挑選法則
健康網》罹癌高風險因子 研究:吸菸、高齡都要小心
健康網》罹癌高風險因子 研究:吸菸、高齡都要小心

健康影音

蘋果健康咬一口
© 2020 蘋果健康咬一口.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